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
在相信上帝不應該會如此笨手笨腳地製造出這麼許多不同的「原子」的信仰下,經過 40 年的努力,物理學家終於在 1970 年代真正確定了不可再被分割的古希臘「原子」,以及瞭解了它們如何相互作用,建立了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(standard model)。
分子軌域模型
請將游標置於分子模型上,輕輕移動滑鼠,即可旋轉不同角度,觀看分子中各原子之結合關係。圖中綠色小球代表氫原子,紅色球代表氧原子,灰色球代表碳原子。分子由左而右,由上而下分別為: 甲烷,乙烷,丙烷 甲醇,乙醇,丙醇 甲酸,乙酸,丙酸
原子
氦原子結構示意圖。圖中灰階顯示對應電子 雲於1s原子軌域之機率密度函數的積分強度。 而原子核僅為示意,質子以粉紅色,中子以紫色表示。 事實上,原子核(與其中之核子的波函數)也是球型對稱的。 (對於更複雜的原子核則非如此) 分類
原子和原子結構
每個氫分子是由 【 2 】 個氫原子組成的;每個氧分子由 【 2 】 個氧原子組成。 由於氧與氫是不同的元素,所以氧原子與氫原子並不相同,氧原子比氫原子 【大】 且 【重】,所以模型中以大球代表 【氧】 原子,小球代表 【氫】 原子。 反應後產物 (水分子) 含有由 【氫】 原子與 【氧】 原子兩種
E29 分子模型與晶體結構
· PDF 檔案• 周圍原子 先滿足八隅體 • 剩餘電子放在中心原子上 • 中心原子符合八隅體 • 中心原子不足八隅體時,試以多鍵 依表29-2與圖29-3完成晶體模型 觀察並拍照記錄 結束並整理模型盒 10 注意事項 實驗講桌有一盒組裝範例參考(立方最密堆積
【LIS情境科學教材-化學】原子模型-拉塞福 part2
圖 擊隊 好讀學習單 影音圖擊隊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 好讀VIP班級團購 好讀亮點校 【LIS情境科學教材-化學】原子模型-拉塞福 part2 聯合學苑 2020-10-29 科普閱讀 拉塞福發現了原子內部並不像是西瓜模型,反而更像是一包洋芋片!?原來原子內部跟洋芋片
原子構造與元素周期表_百度文庫
原子構造與元素周期表 – 第二章 原子構造與元素週期表 1 第二章 原子構造與元素週期表 2-1 原子結構 一,原子結構: 1. 原子核: 帶正電,體積極小,原子質量集中在此。 (1)核內含有
串珠分子模型與晶體結構
· PDF 檔案鍵,因此碳原子外圍有四對電子對,形成鍵角為109.5o 之四面體形非極性分 子。本實驗以手工藝用串珠作為硬球模型之原子,隨意貼黏土為化學鍵,黏 組成類似空間填充模型(space-filling model),藉以瞭解分子的立體形狀與 極性關係,實驗流程如圖1。
在 Photoshop 中使用 3D 繪圖
不同的繪圖方法適用於不同的使用案例。Photoshop 提供下列 3D 繪圖方法: 即時 3D 繪圖:(Photoshop 中的預設值) 在 3D 模型視圖或紋理視圖中所製作的筆觸會即時反映於另一個視圖中。 這個 3D 繪圖方法可達到高效能及最低的扭曲程度。 圖層投射繪圖: 漸層 工具和濾鏡會使用這個繪圖方法。
路徑積分與費曼圖(上)
筆者相信在 CASE 的多年耕耘下,讀者們對於路徑積分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。科普界亦已有許多談論路徑積分的文章,絕大多數都會以光子或電子的雙狹縫干涉實驗為物理動機進行說明,以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角度來看,這的確不失為好的介紹方式——首先提出實驗可想見實現的物理情境,接著嘗試利用
實驗 23 氫原子光譜與浦朗克常數測量
· PDF 檔案表3 氫原子發射光譜圖中的巴爾曼系列譜線圖和相關物理量之數據彙整 氫原子發射光譜圖中的巴爾曼系列譜線 譜線名稱 主量子數變化 譜線波長 譜線顏色 H n1 = 3 n2 = 2 656.3 nm 紅色光 H n1 = 4 n2 = 2 486.1 nm 淺藍色光 H n1 = 5 n2
9-1 原子結構
一,原子結構的發展 [return] 1.1808年,道耳吞提出原子說—物質均由原子所組成,原子是不可分割。 2.電子的發現 放電管 Þ 湯木生陰極射線求得 e/m Þ 密立根油滴實驗求 e推求m (1)放電管:1879年克魯克斯在氣體放電管中研究許多氣體行為,而發現陰極射線